五禽戲是漢代的著名神醫華陀創立,是一種模仿五種動物動作和神態的功法。
模仿動物的功法早在漢代之前就有,如《莊子》中就有"熊經鳥伸,為壽而已矣"的記載。華佗的功績在于將以前的功法進行了系統的總結,并組合成套路,通過口授身傳進行傳播,讓大家強身健體。五禽戲開始并沒有文字流傳,到了南北朝時期,陶弘景的《養性延命錄》用文字記錄了下來。
五禽戲的內容主要包括虎戲、鹿戲、熊戲、猿戲、鳥戲。
虎戲:自然站式,俯身,兩手按地,用力使身軀前聳并配合吸氣。當前聳至極后稍停,然后身軀后縮并呼氣,如此三次。繼而兩手先左后有向前挪動,同時兩腳向后退移,以極力拉伸腰身,接著抬頭面朝天,再低頭向前平視。最后,如虎行般以四肢前爬七步,后退七步。
鹿戲:接上四肢著地勢,吸氣,頭頸向左轉、雙目向右側后視,當左轉至極后稍停,呼氣、頭頸回轉,當轉至朝地時再吸氣,并繼續向右轉,一如前法。如此左轉三次,右轉兩次,最后回復如起勢。然后,抬左腿向后挺伸,稍停后放下左腿,抬右腿如法挺伸。如此左腿后伸三次,右腿二次。
熊戲:仰臥式,兩腿屈膝拱起,兩腳離床面,兩手抱膝下,頭頸用力向上,使肩背離開床面,略停,先以左肩側滾落床面,當左肩一觸床面立即復頭頸用力向上,肩離床面,略停后再以右肩側滾落,復起。如此左右交替各七次,然后起身,兩腳著床面成蹲式,兩手分按同側腳旁,接著如熊行走般,抬左腳和右手掌離床面。當左腳、右手掌回落后即抬起右腳和左手掌。如此左右交替,身軀亦隨之左右擺動,片刻而止。
猿戲:擇一牢固橫竿,略高于自身,站立手指可觸及高度,如猿攀物般以雙手抓握橫竿,使兩腳懸空,作引體向上七次。接著先以左腳背勾住橫竿、放下兩手{頭身隨之向下倒懸,略停后換右腳如法勾竿倒懸,如此左右交替各七次。
鳥戲:自然站式。吸氣時蹺起左腿,兩臂側平舉,揚起眉毛,鼓足氣力,如鳥展翅欲飛狀。呼氣時,左腿回落地面,兩臂回落腿側。接著蹺右腿如法操作。如此左右交替各七次,然后坐下。屈右腿,兩手抱膝下,拉腿膝近胸,稍停后兩手換抱左膝下如法操作,如此左右交替也七次,最后,兩臂如鳥理翅般伸縮各七次。
五禽戲在練習時不宜太累,以出汗為標準,適可而止。